国产“慢综艺”霸屏,以田园牧歌赚眼球,却看不到慢下来的诗与远方
在这个时代,穷忙的我们很擅长寻找精神寄托。
于是,在音乐界的民谣、电影界的纪录片、文学界的诗歌都把“慢”概念玩了一圈之后,综艺界也逐渐脱离了玩命奔跑、斗智斗勇的快节奏,喘了一口气,打出“生活”、“享受”、“慢下来”等标签,开始回归田园生活和人文关照,经营出“慢综艺”的理念。
就目前的官方宣传来看,仅在2017年第四季度,就有超过5部“慢综艺”在各大卫视登录。该类型扎堆出现的背后,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助推?主打节奏把控的它们是否成功践行了“慢”这一核心理念?听本期全媒派(quanmeipai)为你慢慢道来。
“慢综艺”如何占领中国荧屏?
虽然“慢综艺”一词已经被各家媒体广泛使用,但目前尚未有明确定义。普遍认为,“慢综艺”是一个与紧张激烈的户外竞技真人秀相对的概念,知名电视人夏青则将其理解为一种形式上的改变,“慢综艺并不是一个新的节目类型,只是综艺节目的另一种表达方式,一种新的制作理念”,即从游戏对抗、任务挑战转向生活体验、思想观察,强调节目整体节奏的改变。
悄悄火起来的“慢综艺”
“慢综艺”在国内并不是突发现象。在2017年的井喷之前,早在2013年,旅行类、亲子类真人秀就已经打破户外竞技真人秀的霸主局面,先行试水慢节奏的综艺市场。
但是在该阶段,节目调性还没有完全转变。节目中存在较多环节和游戏设置,往往强调的是放大戏剧冲突。就《爸爸去哪儿第一季》与其版权购入源《爸爸!我们去哪儿?》的对比来看,原版其实已经具有“慢综艺”的性质,但由于对国内市场信心尚不充足,湖南卫视购入版权后,还是加入了提升节目速度的游戏环节。
在各大卫视将近四年的试水后,2017年开年,《见字如面》和《朗读者》的出现收获巨大的社会反响和良好口碑效应,引领“慢综艺”完成破局。
《见字如面》豆瓣热评
《朗读者》豆瓣评分
《向往的生活》也在这阶段出现,“三个男人一条狗,几个朋友一口锅”的田园生活建构,为户外真人秀带来了一股慢生活的清流。直到收官,这档综艺收割了亮眼的成绩:平均收视率1.479,市场份额7.212%,芒果TV播放量15.3亿次;微博同名话题阅读量30亿、讨论量298万。同时,《向往的生活》还获得了7.2分的豆瓣评分——口碑与收视率齐飞,为国产“慢综艺”打了一剂强心针。
在2017年下半年,湖南卫视交出《中餐厅》、《亲爱的客栈》两档成绩亮眼的慢综艺,北京卫视推出《生活相对论》,《青春旅社》上线东方卫视,《漂亮的房子》在浙江卫视登陆,《三个院子》即将在江苏卫视播出......一线卫视组团入局,多档“慢综艺”扎堆出现,其背后的诱因又是什么?
业态转型:“慢综艺”的诱发因素
“慢综艺”的批量出现,很大程度上是改革东风劲吹的结果。自“禁韩令”、“限娱令”发布后,卫视一直尝试提升娱乐节目的格调,对节目内容进行沉淀。加上以“公益、文化、原创”为发展方向的政策调控,生活体验和人文素养类的电视节目显然更符合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。
而把目光放大至整个内容业,近年来可以看出整个行业向人文关照方向的沉淀。《消愁》、《成都》等吟唱生活的民谣大火;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聚焦大背景下的小人物,实现几乎零宣传却吸引大批“自来水”的成功;草根诗人余秀华直白手法的《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》形成刷屏,这些内容的方向更加强调触及真实生活的内核,形成对受众的心灵关照。
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一度成为“男神”
受众心理:“慢综艺”的成功土壤
在《向往的生活》、《朗读者》、《见字如面》火起来之后,它们也曾经受到质疑——“慢综艺”的火热只是猎奇心理的结果,很难长期保持热度。不过,井喷阶段的《中餐厅》、《亲爱的客栈》交出的成绩单却足以说明问题——正是因为当下受众对田园牧歌式生活具有强烈渴望,才使这一批“慢综艺”备受关注。
《亲爱的客栈》首播收视率
《中餐厅》播出首日/中期/结局收视率
就在今年,“焦虑”一词格外扎眼。全媒派此前的文章《从假装生活到中年保温杯:“焦虑”会是爆款文的病毒母胎吗?》,就剖析了“焦虑感”这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情绪。
相比于用爆款文和保温杯直接撕扯焦虑的疮疤,以及用丛林法则式的户外竞技节目让神经难以松弛,另一种温和浪漫的安慰剂成了生活之必需:高喊 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的出走宣言也好,幻想 “开一家店,养一只狗”的美好生活也罢,都是在高压工作环境下暂时喘口气的自我疏解方式。而慢综艺,恰好把这一切都具象化了:你幻想和爱人并肩看夕阳,我就慢慢地把狗粮喂到你嘴里;你幻想开餐厅客栈咖啡馆,我就复盘全过程开给你看……那些生活中丢失的小确幸,都能安放在这些被写好剧本的综艺节目里。
火热背后:“慢综艺”真的慢下来了吗?
国产“慢综艺”虽然已经批量上线,但是其节目模式尚不明确。从制作到宣传各个环节要如何区别于其他综艺,习惯了快节奏的国内综艺团队似乎还把握不准。就像蔡澜在书中记录“煮出一个随心所欲的蛋其实最难”,文火慢炖的“慢综艺”要做得出彩,也是对制作团队功力的一次考验。
节目设置的分寸把握
在主题选择上,近期有半数以上的“慢综艺”以“经营”作为基本设置。《中餐厅》千里迢迢到泰国去开餐馆,《青春旅社》、《亲爱的客栈》把明星变成民宿老板.....在风景优美的小地方开一家餐厅或者旅馆,确实符合许多人心中逃离都市的希冀,做生意的设定也让节目不至于太过平淡。
但是就最终呈现来看,节目在实际把握上还是透露出了慢不下来的意思。一方面,行业转换缺乏适当的适应期。《亲爱的客栈》实际只有半天时间整理环境以及制定运营策略。俗话说隔行如隔山,过快地强行进入另一个身份,使得节目节奏在一开始就显得紧张。
《青春旅社》规定节目过程中所有用度都只能来自于民宿的进账,A、B两幢之间还需要竞争。但是11位嘉宾都没有运营实体店面的经验,甚至在节目一开始就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不明确。
由于经验的不足和身份定位的模糊,产生了很多由于节目设置才出现的“生活问题”,节目感超越了生活感。而对比同样以经营为主题的韩国“慢综艺”代表《尹食堂》,嘉宾在韩国当地接受了节目组和专业餐厅经理的培训。在经营餐厅之前,就完成了试菜定菜和市场调研,更加符合现实中经营餐厅的过程。
节目呈现的另一个问题,是商业合作痕迹与生活场景产生矛盾。虽然国内观众已经对综艺的植入广告见怪不怪,但是在“慢综艺”塑造的自然生活场景中,植入广告的分寸就显得尤其重要。植入广告明显、生硬,这种浓重的商业气息会在瞬间摧毁节目堆砌的生活场景。毕竟,哪家餐厅门前会挂着洗洁精品牌的牌子?又是哪个民宿老板会一边做饭一边自言自语地夸抽油烟机呢?
嘉宾身份定位
一档真人秀是否成功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嘉宾选择。而明星在生活体验类节目中难以卸下光环,也影响了节目的“真实感”。
《中餐厅》中,嘉宾们明显无法摆脱自己在荧幕上的身份,明明要开餐厅却临近饭点都无法出门、以自身名气拉客等细节,都在无形中动摇了此类节目传递生活理念的宗旨。
《亲爱的客栈》则在嘉宾选择及后期制作上陷入制造人设的泥潭,更对一些生活化的举动频繁深意,剥夺了观众自行情感升华的过程,不免产生审美疲劳。
在选择嘉宾方面,韩国著名综艺PD罗英石就非常有技巧。由于韩国一线明星一般不上综艺,综艺中的明星流量远远不及中国,但是罗PD十分注重挖掘嘉宾身上的特质,以其自身性格来衡量与节目的匹配度,一手捧红了李瑞镇、李胜基、孙俊浩等一批综艺咖。非外力贴标签,节目呈现也更加自然、生动。
戏剧色彩的控制
在最近播出的《漂亮的房子》中,结尾明显设置了艺人之间的冲突,实质上还是没有完全放弃“快综艺”的制作理念。
《亲爱的客栈》更是把“陈翔哭了”送上了微博热搜,用炒热话题的手法吸引观众。虽说分手痛哭也是人之常情,不过面对这样的情绪放大式套路,恐怕吃瓜群众们早就产生了免疫。
下一步,“慢综艺”还能去哪儿?
旅行类、亲子类、经营类,国产“慢综艺”已经扎堆尝试过这三种主题。而在国外,同行们已经尝试把“慢”玩出了更多花样。
我想闻闻别人生活中的烟火气
“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,心一窄想寻短见,就放他去菜市场。”古龙在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中曾经这样写道。是啊,生活中最真实的烟火气,往往能带给人最踏实的幸福感。
如何才能把“烟火气”带进电视节目里?韩国综艺已经做出了榜样。《孝利家民宿》把歌手李孝利在济州岛的家庭生活作为拍摄主题,虽没有刻意的流程设置,但就是这些平凡的生活点滴,足以给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。
《孝利家民宿》截图
《孝利家民宿》豆瓣热评
《新婚日记》则邀请一对新婚明星夫妇把新家建在大山中,豆瓣用户fu这样描述观看节目的感受:
除了不停发糖,节目也能看出罗pd对婚姻生活多角度的探索。
相拥看雪并不是婚姻的全部,更多的是些日常的、看起来很没有意思的事。
和天底下所有夫妻一样,他们也要面对一日三餐、收拾整理、洗碗这些生活的琐碎。
也有可能是因为在镜头前,也有可能原本就这样,他们总能找到一些特别浪漫的方式去解决鸡毛蒜皮。例如猜拳决定谁洗碗、打球决定谁收拾这种。
看着他们嘻嘻闹闹,一个恍惚,屏幕外的你也开始相信,只要找到对的人,再琐碎的日子不过就是一起笑一笑那么简单。
这也许是罗pd制作这档节目的初心,希望这对夫妻之间的相处方式能带给你温暖,让你对爱情和婚姻有新的期待。
抛掉“戏很多”的戏剧冲突,“慢综艺”的生命力可以来源于“生活共享”。通过适当的主题选择和后期编排,让观众通过种种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,形成意想不到的深层共鸣。
一群人的无聊带来的狂欢
强调节奏把控的“慢综艺”真正慢下来,甚至近乎静止,那还会有市场吗?事实证明,无聊已经不是电视节目的敌人,把无聊发挥到极致,反而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受众反馈。
韩国综艺《被子外面很危险》把5个超级宅男聚集到一幢豪华别墅里,度过3天假期。在这三天里,他们本可以享受游泳池、游戏室、健身房,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被子,彼此间的交流更是尬到极点。但是后期精良的剪辑和宅生活的奇妙笑点,为这部综艺带来了5%的全国收视率。
《被子外面很危险》截图(嗯,是放假时候的我本人没错了……)
在挪威,还有一类节目被称为“slow TV”,与国内的“慢综艺”相比,它甚至连后期剪辑都省略了。《国家篝火之夜》在黄金时段连续12小时直播一堆在壁炉中的柴火,从点燃到熄灭,并搭配专家讲解和配乐,创下收视新高;《卑尔根铁路》则拍摄一列火车从奥斯陆到卑尔根,长达7小时旅程的窗外景色,点击观看的人数达到了全国人口的24%。
如果说人们看“慢综艺”是享受放松的感觉,那么放松感又是什么?
也许,就是允许自己在忙碌的案前稍稍抽离放空,做一做白日梦:要是不焦虑、不忙碌,那我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?也许,是在漫天飞雪的日子里,手捧咖啡呆呆地看着一堆柴火化为灰烬——这对现代人而言,是多么奢侈而珍贵的片刻。
或许,慢下来的终极追求也不一定是诗与远方。我们要的也许更少一点,只是这一份内心的平静罢了。